探訪客家古邑抒情萬綠河源“中國詩歌萬里行”走進河源
本報訊(記者蔣安春)由中國詩歌學會、河源市委宣傳部共同主辦的“中國詩歌萬里行—— 探訪客家古邑,抒情萬綠河源” 活動昨日啟動。本次采風活動為期4 天,旨在以詩人的獨特眼光和藝術形式,向世界描繪河源悠久深厚的客家文化,展示河源新時期的輝煌成就,并展望河源的錦繡未來。
據(jù)悉,活動邀請了中山市委常委、宣傳部部長丘樹宏,原《詩刊》主編葉延濱,中國詩歌學會副秘書長桑恒昌,《民族文學》編委查干,中國詩歌協(xié)會理事、重慶市作家協(xié)會副主席傅天琳,評論家、廣東省作家協(xié)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溫遠輝,中國傳媒大學教授陸健,翻譯家、中國現(xiàn)代文學館研究員北塔等10 多名著名詩人參加。
市委常委、宣傳部部長吳善平在啟動儀式上表示,河源是純客家地區(qū),至今已有2223 年歷史,孕育了客家文化,催生了嶺南文化,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,有多彩的客家風情;河源是生態(tài)之都,風光旖旎,山青水秀,有一流的空氣、一流的水質和一流的森林,這里有碧波萬頃的萬綠湖,千巒疊翠的九連山,有田園風光、溶洞奇觀,令人流連忘返;河源是恐龍之鄉(xiāng);是中國革命的策源地之一;建市21 年來,河源的城鄉(xiāng)面貌發(fā)生了很大變化,并已融入了珠三角兩小時經濟生活圈,成為了廣東省的一塊發(fā)展熱土。他說,詩人們來到河源,一定會詩興大發(fā),文思泉涌,河源也會因為詩人們的謳歌抒懷增添秀色,更加迷人。
丘樹宏認為,“中國詩歌萬里行”是以藝術的最美妙形式去研究推介客家文化和河源,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。他說,客家是中國乃至世界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,它來自中原,客家文化因此保存著中原漢文化最傳統(tǒng)、最典型的基因。在廣東的客家地區(qū),河源是中原文化進入廣東的原點。趙佗任龍川縣令時,建立了行政機構,這是文化與制度進入廣東的原點。所以,研究推介客家文化就是研究我們最傳統(tǒng)、最典型的中原漢文化。
桑恒昌說,以前總覺得河源離我們很遙遠,但是,此次“中國詩歌萬里行”走進河源,河源就在我們心里熱了,在我們眼里亮起來了,我們的目光會在河源這片土地上聚焦,并會用自己的研究和詩歌回報河源。市委書記陳建華,市委常委、常務副市長黃建中會見了遠道而來的客人們,感謝他們來到河源、寫河源,并祝愿他們創(chuàng)作出更好的作品。
熱點圖片
- 頭條新聞
- 新聞推薦
- 搶抓“賽事經濟”機遇,河源制造球拍暢銷歐美 1-8月我市出口體育用品7.5億元
- 2025年中國中小城市高質量發(fā)展指數(shù)研究成果發(fā)布 源城區(qū)首登兩個全國“百強區(qū)”榜單
- 2025年全國千強鎮(zhèn)研究成果發(fā)布 源城區(qū)埔前鎮(zhèn)入選全國千強鎮(zhèn)
- 我市新一輪農村公路提升行動吹響號角 到2027年全市基本實現(xiàn)縣道三級以上公路比例70%
- 河源市首屆全國科普月活動啟動 著力提升全民科學素質
- 產業(yè)建設“大會戰(zhàn)”|江東新區(qū)產業(yè)建設“大會戰(zhàn)”掀熱潮 一線辦公解難點堵點 推動項目建設提速增效
最新專題
- 強國必先強教,強教必先強師。今年9月10日是我國第41個教師節(jié),主題是“以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,譜寫教育強國建設華章”。